富集植物怎么处理(富集植物修复后怎么处理)
怎样取出贡? 大叶醉鱼草(Buddeia divid)是多年生的小灌木,我国南方各省处处皆有,生于山间河旁。属马钱科捩花类植物,茎皮褐色,小枝有棱,略为方形,叶对生.披针形,边缘密齿状,七八月间开花,穗状花序,紫红色,管状花冠,萼钟状,花和叶均有毒。渔人采而揉之投河毒鱼,尽圉圉而死,而得名。这种植物在贵州的高汞地区长势繁茂,生于水沟两旁和构造裂隙之间,其植被分布与汞矿带相一致。曾作为找汞矿的指示植物,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这个是可以生长在水边的植物,至于你所说得纯粹在水中的类似于荷花和水葫芦的植物,至今未见报道。汞离子在水中易于被水中粒子富集并沉淀于河床低泥中,溶解在水中的很少,还必须找那些根在泥中的植物来吸附汞。 几种重金属的超富集植物种类及增强植物修复措施重金属修复是个世界性难题。目前已知的超累积砷的植物有蜈蚣草。一位老师发现了蜈蚣草发了两篇science直接在佛罗里达做了教授。如果你发现其他的植物可以超累积某种重金属,如镉汞等,那就厉害了。 植物是怎么净化土壤的? 自古以来,我们就称自己是大地的孩子,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制造出了越来越多的垃圾,无论是有意的倾倒,还是无意的丢弃,这些垃圾在接触到土壤后,都或多或少的污染了土壤。 根据我国国土资源部最新发布的蓝皮书显示,中国耕地受到中、重度污染的面积约有5000万亩,特别是大城市周边、交通主干线及江河沿岸的耕地,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严重超标。当前,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相当于4000万人一年的口粮。净化土壤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以前,人们为了净化土壤都是根据有毒物质的性质,采用过滤、加解毒剂等方法净化土壤,但是,这些措施一方面不经济,一方面可能引入新的污染物。于是在20世纪,一种新的净化方式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引起了广泛的研究讨论,那就是用植物来净化土壤。 植物净化土壤利用的是其对污染物的忍耐、分解或超量积累的生理功能,相比于其他的净化方法,植物净化具有成本低、处理设施简单、适合大规模应用、利于土壤生态系统的保持、对环境扰动小和具有美学价值等优点。特别是对于难以清理的重金属离子,植物净化的效率高。但如果你以为植物净化就是在受污染的土地上随便种点什么,那你就把这种技术想的太简单了。首先,执行植物净化工作的植物种类不是固定的,要根据污染物而定,比如遏蓝菜、李氏禾可以吸收金属铬,蜈蚣草可以吸收砷。并且虽然这些植物可能相貌不起眼,但它们吸收重金属的本领可是远大于其他植物,生态学上把这些“植物吸收的重金属大部分集中在地上部;体内某一元素浓度大于一定的临界值(是普通植物在同一生长条件下的100倍);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上能正常生长,不会出现重金属毒害现象”的植物称为超富集植物。除了吸收,一些植物还可以通过根系分解、沉淀、螯合、氧化还原等多种过程把重金属从有毒的状态变为无毒,从而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比如有研究就发现,小麦就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来复合或螯合溶解土壤中的镉。 当然,因为植物自身的条件和生长环境不同,有时候,单兵作战的植物可能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这时,人们就会给它们配备一些帮手,比如微生物或者一些低毒化学试剂。对于植物而言,微生物可是它们在漫长进化中的好伙伴,这些微生物一方面可以通过自身的分泌物来活化重金属离子,使之更容易被植物所吸收,另一方面,这些微生物可以影响根的生理活动,从而影响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作用。而对于一些就是不想跟微生物、植物发生关系的重金属来说,通过化学方法对它们进行预改造是很有必要的。这些低毒或无毒的化学药剂可以改变金属离子的性质,打破金属离子在土壤颗粒上的吸附与解离平衡,使之更容易被植物吸收。比如螯合剂三乙酸腈可以通过促进铁、锰、铜等金属离子迁移,提高羽扇豆对其吸附能力。 在提倡绿色生活的今天,我们相信这支植物大军一定可以帮助我们收复失地,让我们真正成为大地的孩子。 (作者:单少杰) 植物处理重金属的方法1:植物提取:利用植物提取土壤或水中的重金属,多次收集这种植物后将重金属富集起来。 2:植物挥发:主要是对于重金属汞植物吸收以后再随蒸腾作用挥发 3:植物转化:将重金属转化为难溶性的物质,降低毒性。 新手做植物富集重金属实验,请问植物样品叶片已自然风干,还可以继续做该实验吗?不用担心,我们以前做铜超积累植物鸭跖草的时候都是在全国主要铜矿区采样用硅胶干燥后带回来的。后来做的基因组分析和表达分析还是很成功的,重金属含量测定更没影响,但是我们没做蛋白。。。 请解释富营养化,并说明植物净化水体的途径。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湖、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主要特征: 1、水体中的氮、磷浓度高,负荷量大; 2、多数水体生产力异常高; 3、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 利用水生生物吸收利用氮、磷元素进行代谢活动以去除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方法。目前,有些国家开始试验用大型水生植物污水处理系统净化富营养化的水体。大型水生植物包括凤眼莲、芦苇、狭叶香蒲、加拿大海罗地、多穗尾藻、丽藻、破铜钱等许多种类,可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和污染物的性质进行适宜的选栽。 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特点是以大型水生植物为主体,植物和根区微生物共生,产生协同效应,净化污水。经过植物直接吸收、微生物转化、物理吸附和沉降作用除去氮、磷和悬浮颗粒,同时对重金属分子也有降解效果。 水生植物一般生长快,收割后经处理可作为燃料、饲料,或经发酵产生沼气。这是目前国内外治理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措施。 扩展资料 富营养化危害 富营养化水体不仅影响水体的使用功能,而且危害人类健康,通常被认为是劣质水体。它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富营养化水体中过度繁殖的藻类使水产生霉味和臭味,降低了水的质量。 2、富营养化水体中大量生长繁殖的蓝、绿藻在水体表面形成一层绿色浮渣,使水质变得浑浊,透明度明显降低。 3、表层密集的藻类使阳光难以透射进入湖泊深层,深层水体的光合作用减弱使溶解氧的来源随之减少。同时,藻类死亡后的腐化分解,加速了水体中溶解氧的消耗速度,水体缺氧成为必然。 4、富营养化水体中许多藻类能够分泌、释放有毒有害物质,使水的品质下降。 5、富营养化水体的正常生态平衡被扰乱,生物种群量出现剧烈波动,导致水生生物的稳定性和多样性降低,破坏了水体生态平衡。 6、富营养化水体中过量的藻类会堵塞滤池,同时由于藻类的新陈代谢以及水藻本身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增加了水处理的技术难度,加大了制水费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体富营养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富营养化水体 |